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發展的大勢,時代的潮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始終響應全球化的潮流,堅持對外開放的步伐。但是,近幾年,世界范圍內逆全球化抬頭。難民問題、英國脫歐等黑天鵝事件以及歐洲民粹主義爆發、特朗普上臺后先后退出TP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組織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全球化的進程,甚至是開了歷史的倒車。經濟全球化發展至今,以G20、APEC、亞投行等為代表的世界區域經濟組織和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等外代表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為世界范圍內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如今,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中共十九大的召開更是在為世界發展發掘新動力。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
正如習近平所說,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從歷史的滾滾車輪中走來,盡管如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爆發反對全球化的浪潮,高喊反對全球化的口號,這些都只不過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的借口。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而美國、歐盟等國家都充分享受到了全球化的紅利,并且至今仍是受益者。全球化是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基礎,中國和美國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貨物進出口總額和GDP迅速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美國等其他國家也從中受益。中國將維護現有全球化成果,并努力推動新的經濟全球化。鑒于TPP在美國遇到的困難,并且兩位總統候選人均聲明反對TPP這一構想,中美或許可以考慮提升并強化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提出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多邊機制,其中既包括TPP的成員,也包括RCEP的成員,從而讓所有亞太地區國家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