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見】會見本是一個平常之詞,指雙方平等相見之義,雙方都有晤談的愿望才可達成。由“新聞簡報”及“新聞聯播”塑造的新中國外交形象,給人以八方來朝的錯覺,會見一詞不覺而演變為上對下的姿態,平等交往變成了給你面子才見你的自嗨。他們還常常在會見前加上“親切”一詞以示懷柔。類似的還有“應邀通話”的故作矜持與自大。企業內刊《恒大報》為凸顯魁首的地位,以許家印會見一詞施之于江蘇省委書記,因其造成居高臨下之感,令習慣權力秩序之人詫異。他們以為此為僭越之舉,將會有嚴重后果。把該內刊頭版頭條標題翻譯成大白話,即為“世界新晉首富、頂級企業家會見某省正部級官員”,若從財富實力上判斷,前者當然大于會見對象;若從權力勢能上比較,幾十個頂級企業家也不如一個省委書記。企業發展到某一階段,當家人便爆發出不可遏止的自大沖動,試圖與高級官員一爭長短,這往往讓習慣了唯我獨尊的后者不快,但我們難道不希望多幾個這樣的企業家么?
【五星】下車之前,優步司機轉過頭囑咐了一句:給個好評哦!對這次乘車本來尚有好感,預備給一個好評的,給他這么一要求,心情瞬間逆轉:原來其殷情表現是為了得到好評。上午在家具城游覽,某品牌定制家具店墻上掛了一面錦旗,張三在用力表揚該品牌的設計師。當時對講解員打趣道:不是你們自己制作的吧?對方尷尬一笑:真是客戶送的啊!靠口碑吃飯的年代,一個好評確實有大用,一個差評能要人命。評的動力自何而來?多數人是沉默的,給出好評和差評的,若非雇用,一定是心有所感。故而商家可輕易操縱輿論。若心中無準尺,好評差評隨心所欲,自然使評論失真,那我們其實是在助紂為虐。我的原則是,絕不給那些要好評的人以機會。
【口音】某新近落馬高官系山東人,操一口膠東話,平日開會、接受媒體采訪,皆說家鄉話,他人不解,此公不以為意。眾人私下打探,欲知其在上司面前操何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