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以建設通州“行政中心”和整治“拆墻打洞”等城市改造運動為代表,中國首都北京近年來逐漸成為當前領導層表達社會改造理念的試驗田和樣板間。這一系列措施的成敗必將成為各地方政府參考和借鑒的標桿。FT中文網推出“北京的無奈”系列文章,梳理分析個中利益糾葛與得失。本文為該系列文章第六篇。
距離十九大召開已經不足20天。從九月初開始,所有待在北京的人就已經陸續為此做好了準備。
海淀區的一家企業從九月中旬正式停工,因為早已熟識這一規律的老板不用撳動計算器就能夠知道結果:停工一個月所遭受的損失,比堅持開工時要面對的辦理各種證件、接待各種檢查,且極大概率上要遭遇罰款要省心省力得多。朝陽一個高端小區的家政公司向小區內雇主統一發放了問卷,提供了兩個選擇:或者從國慶期間就讓住家保姆持續工作到十月底,這樣雇主需要多承擔假期期間的翻倍工資;或者從國慶假期開始就讓保姆們回老家,等到會期結束后再回來,這樣雇主們就會在此期間無人可用。而必須要做出二選一的原因是,在這段時間內,家政公司無法提供保姆們的休息場所,她們將無處容身。
您已閱讀17%(454字),剩余83%(218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