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出現日全食的過程中,特朗普無視專家的建議,冒著失明的風險肉眼觀看日食,這一場景的視覺隱喻真的很貼切。自我毀滅已成為這位總統——和他的顧問――的習慣性做法。最新的例子就是:前白宮首席戰略顧問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致電知名進步記者羅伯特?庫特納(Robert Kuttner),宣稱他在政府部門內部的政敵“已經嚇得尿褲子了”。就在庫特納有關此次訪談的報道發表之后沒多久,班農就被炒魷魚了。
在這里,真正有害的沖動不是肉眼看日食,或在接受采訪時口無遮攔,而是班農向庫特納提出的另一個觀點:美國正在與“中國打一場經濟戰”。這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許多普通美國人認為,除非中國輸,否則美國不能贏。但世界經濟并不像一場足球比賽。每個人都有贏的機會,至少在原則上是如此?;蛘呙總€人都可能輸。如果被班農關于經濟戰的觀點所蒙蔽,出現令人難以接受的結果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像許多危險的觀點一樣,班農的觀點也有一定的道理。在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過程中,美國中產階級的處境每況愈下。《全球不平等》(Global Inequality)一書作者布蘭科?米拉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繪制的一條吸引了很多人眼球的大象曲線(一條輪廓極像大象的曲線——譯者注)顯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富人和包括亞洲中產階級在內的許多其他群體的收入表現不錯。然而,接近、但尚未達到全球收入階梯頂端的人群,其收入卻停滯不前。不過,這一現象并不表明中國是禍害的根源,相反,蘇聯的解體和日本經濟的舉步維艱卻是值得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