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千年以來,人類都堅信,他們的權利來自于神的賜予。而隨著人類步入現代社會,人文主義逐漸轉變了這種想法,將人權歸還于人類。盧梭曾經在他的作品《愛彌爾》中總結了這一場革命。在這本1762年出版的教育學專著中,盧梭探尋了人在生活中的行為規范。他這樣寫道“在我內心深處的,任何事都不能影響或者抹消我的自我——我發現,我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我感覺這是好的,那么它就是好的;同樣,我覺得這是壞的,那么它就是壞的。”是盧梭這樣的人文主義者們,使我們相信,人自身的感受和欲望是最根本的意義之源,而人類的自由意志,也因此是我們最重要的權利之一。
但如今,這一想法的地位正逐漸被新的學說所取代。曾經,君權神授論為宗教介入世俗提供了理論依據,人文主義者讓天賦人權成為共識,同樣,高科技巨頭和硅谷的預言家們正創造著世界觀的一種新敘事,那就是為算法和大數據賦予更高的地位。這一全新的“教義”被命名為數據主義(dataism),一些極端的數據主義者們堅信,我們所生活的宇宙是一個數據流,而人類與動植物這樣的有機生物不過是生化算法,人類的最終使命則是創建一個包羅萬象的數據處理系統,并最終將自身也融入其中。
您已閱讀10%(492字),剩余90%(448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