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BATJ互聯網四大巨頭和中國人壽等國企參與為主要內容的聯通混改方案公布后,一時間備受市場矚目,讓國企改革的觀察者在聽了長時間的樓梯響之后終于看到人影的晃動。聯通混改無疑是國企改革在引入民資戰略投資者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那么,聯通這次公布的混改方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得”和不盡如人意的“失”呢?
我們先看聯通混改方案值得期待的“得”的方面。
首先,通過吸引民企參與,以聯通混改為代表的國企混改模式將進一步稀釋控股股東的股權,加速中國資本市場股份分散時代的來臨。在經歷了股權分置改革和險資舉牌浪潮,以2015年萬科股權之爭爆發為標志性事件,中國資本市場開始從“一股獨大”進入分散股權時代。按照聯通近期公布的混改方案,在吸引包括中國人壽和BATJ等戰略投資者持股35.19%后,聯通集團合計持有中國聯通約36.67%的股份。作為對照,從2015年開始,中國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平均持股比例已首次突破具有相對控股能力的臨界點33.3%。而聯通混改股權結構的上述安排,則一定程度上與國家對電信等戰略性產業的主導和控制有關。
您已閱讀19%(454字),剩余81%(189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