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俄羅斯的邊境愛沙尼亞,就好像從深圳羅湖到香港,這是香港梁啟智在他新書中《獨立路上:從前蘇聯省思香港未來》說的。
在雨傘運動之后,原來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梁啟智忍不住郁悶,尤其看到年輕世代主張獨立的聲音越來越大,但整個香港社會卻沒有對這議題有細致的討論,一方認為這是解決香港困境萬靈丹,另一方認為這是不得討論的大禁忌。于是決定一個人背上行囊,去走訪前蘇聯國家: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烏克蘭等多國,看看他們的經驗:他們是如何獨立,獨立之后又如何。
這書書名看起來或許有點聳動,但在香港的思想光譜中,梁啟智并不被歸于“港獨派”,此書也不是要去推廣港獨,而更多是提問(乃至質疑):追求獨立在什么時候才有用?在什么條件下會有害?如果獨立是自決的唯一道路,這條路是否只得一個美好的終點,還是會有數不清的陷阱?獨立該如何解決內部不同族群的認同沖突問題?
您已閱讀21%(372字),剩余79%(137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