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半年經濟數據走好,對于中國經濟走勢也形成不同看法,這是新周期的開始還是經濟尚且在逐步探底過程之中?FT中文網近期組織《中國經濟周期之辯》專題討論,編輯事宜,聯系徐瑾jin.xu@ftchinese.com 。
近來,關于中國經濟是否正在(或即將)進入新周期的討論非常火熱。認為中國經濟進入新周期的一方的主要觀點包括:第一,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國GDP季度同比增速已經連續3個季度反彈。2017年的中國GDP增速(約6.8%-6.9%)鐵定將會超過2016年(6.7%),從而改變自2011年以來年度GDP連續下跌的態勢;第二,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2014年至2016年,消費對GDP的貢獻已經連續3年超過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引擎;第三,過去兩年實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顯著提振了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并進而導致企業開始積累庫存與擴大資本開支。例如,2017年上半年,中國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速達到22.0%,顯著超過2015年全年的-2.3%與8.5%;第四,與2015年、2016年相比,2017年至今的進出口增速出現了趨勢性的好轉。例如,2015年與2016年中國月度出口同比增速的均值分別為-0.7%與-5.5%,而2017年上半年回升至8.5%;2015年與2016年中國月度進口同比增速的均值分別為-14.2%與-5.4%,而2017年上半年回升至19.8%。
筆者認為,要開展關于新周期的討論,首先需要厘清大家討論的新周期的時間維度。眾所周知,經濟周期有長周期、中周期與短周期之分。事實上,過去十余年,中國經濟存在差不多三年一個輪回的短周期,這個周期主要與中國房地產行業每三年一個短周期有關,也與工業企業的庫存周期有關。從短周期的視角來看,如果把2016年第一季度作為周期底部,那么本輪周期的上升階段大致為2016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二季度(6個季度),而下降階段大致為2017年第三季度至2018年第四季度(6個季度)。事實上,正如筆者團隊在今年5月的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本輪企業庫存周期已經在2017年第二季度見頂(具體可參見:張明、陳驍、魏偉:“庫存周期即將消退 產能周期尚未到來”,平安證券宏觀專題報告,2017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