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螞蟻金服旗下用于淘寶、天貓的信用消費信貸產品——“花唄”的服務協議引發了軒然大波。對于實際閱讀比例不足5%的網絡用戶服務協議而言,這一事件堪稱異事,不免讓人“奇聞”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花唄用戶服務合同》:6月30日版VS. 7月3日版
觸動大眾神經的是《花唄用戶服務合同》中有關用戶信息收集的條款。根據第4.2條的約定,花唄用戶的如下信息均在服務商的掌握之下:(1)所有身份信息;(2)訪問服務商網站及服務商關聯公司網站、移動客戶端時提供或形成的任何數據和信息;(3)所有財產信息,如店鋪/企業經營狀況、財稅信息、房產信息、車輛信息、基金、保險、股票、信托、債券等投資理財信息和負債信息等;(4)在政府機構、行業自律組織留存的任何信息,如戶籍信息、企業工商信息、訴訟信息、執行信息和違法犯罪信息等;(5)信用信息,如征信記錄和信用報告;(6)社保和公積金信息、通訊號碼和費用信息以及往來通訊號碼、通話時長等通話詳單信息;(7)銀行信息,如開卡銀行、銀行卡號、額度、還款情況等基本信息,刷卡時間、地點、金額等用卡信息。此外,這還不是用戶一個人在戰斗,用戶的“關聯方”同樣也要提供他/她在服務商及其關聯公司、合作伙伴、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公司處留存以及形成的任何數據和信息。如果這些都不足以讓你膽戰心驚的話,那么還有一條兜底條款——“其他通過合法途徑取得的與您接受服務有關的信息”。
您已閱讀19%(595字),剩余81%(261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