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中國評級,再次引發對于中國風險的諸多討論,防范風險亦是近年經濟政策重點。中國經濟最大風險存在何處?應該如何應對可能風險?對世界而言,中國經濟風險又意味著什么?FT中文網近期組織《中國風險之辯》專題討論,編輯事宜,聯系jin.xu@ftchinese.com 。
從2016年年底開始,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將控風險作為與穩增長相提并論的首要政策目標后,一行三會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金融業“控風險、去杠桿”行動。一行三會出現各種監管新規之頻繁、這些監管新規針對市場亂象之精準、一行三會執行這些監管新規之堅決,都是很多年以來罕見的。
誠然,近年來,中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的確在不斷上升,如果再不妥善應對并堅決遏制,不能排除中國爆發區域性危機甚至系統性危機的風險。在筆者看來,當前中國金融體系的主要風險包括:第一,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且商業銀行體系與房地產完全捆綁到一起;第二,錯綜復雜的影子銀行體系,特別是銀行之間通過各種同業業務糾纏在一起,并通過層層疊疊地加杠桿最終投資于金融資產;第三,國有企業與地方政府杠桿率過高,最終去杠桿可能需要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資源。
您已閱讀20%(487字),剩余80%(200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