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磁】參加一個為某臺灣學者舉辦的小型學術研討會,大陸幾個中老年學者的統戰(zhàn)言行讓人側目。他們滿臉堆笑地說:“你的國語講得很不錯,我能聽出其中的閩南音,非常親切!”“我們的寶島,”“咱們是一家人!”“中華民族一家親!”“咱們一塊使力推廣漢字,讓漢語成為世界核心語言!”……彼島學者一臉尷尬,不知如何應對。既有被高強度恭維的不適感,還有被死拉硬拽認親的反感。旁聽者無語,更沒有應有的掌聲。在這些大陸學者的意識里,臺灣還是他們腦子里儲存的那個臺灣。他們不知道臺灣和大陸的真實關系,也不知道臺灣的主流民意,只剩下無意識統戰(zhàn)的一腔熱情。他們若能設身處地想一想,就該明白:沒有誰愿意被當作統戰(zhàn)對象!
【門窗】他們正強行關上一扇扇門窗,屋子里的專制氣味愈來愈濃烈了。這些天,重讀沈從文“文革十年家書”《大小生活都在念中》,思緒不由自主地回到血雨腥風的浩劫場景之中。沈從文在寫給親友的信中,咀嚼中南海傳聞,剖析國際形勢,猜測中國走向,擔憂自己螻蟻般的卑微的人生……悲哀的是,我們又要再次踏入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面對變幻莫測的國運,只能過無可奈何的人生,然后……靜待劇變的雷聲。沒有任何一個時刻,會像今天一樣讓清醒者如此沮喪,心中所憧憬的文明之夢在可怕地幻滅,身處互聯網時代,卻被囚禁于高聳堅硬的鐵網之中。被硬手抽走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物之后,局域網內的世界貧瘠、枯燥、高亢、霸道。山雨欲來風滿樓,我擔心手中這本書某天也將成為禁書。
【魯迅】1993年11月7日,作家木心在紐約對陳丹青等一干學生說:“毫無個性,是中國人的大病。我們的國民性和魯迅那時比,至少壞十倍,如果要諷刺當代,至少需要十來個魯迅。”他如果目睹2017年的中國,會不會說,現在的國民性比魯迅時代至少壞一百倍?如果要諷刺當代,至少需要一百個魯迅?二十四年前慷慨激昂的木心先生,做夢也想不到,諷刺在他的母國已成為高危職業(yè),——如果有一千個魯迅,或者識趣封筆,或者被“依法”封口,戴上電子定位手表。當念茲在茲的政權安危高于一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不再是一句譏諷之詞了,它是防止帝國坍塌、崩潰的最后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