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資深中國金融業高管對中國以“債轉股”方式降低企業負債的進程表達了擔憂,稱在具體實施中,許多轉股只是“名股實貸”,而且企業故意違約“逼迫轉股”的道德風險正在上升。
信達證券董事長張志剛在周末舉行的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如果道德風險問題解決不好,市場不真正發揮作用,債轉股政策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信達證券的母公司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上世紀末中國政府為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而成立的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在處置國有企業不良資產上有深厚經驗。在被稱作中國第一輪債轉股的那場紓困中,這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按賬面價值支付1.4萬億元人民幣,接手了實際價格遠遠低于面值的近600家國有企業的不良資產。此后四年間這些企業平均負債率從75%降到50%以下,但這輪債轉股濃厚的行政干預色彩也一直受到市場詬病。
您已閱讀24%(349字),剩余76%(113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