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有色眼鏡》嘉賓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自1996年起任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至今,以每周發表的專欄和多部著作享譽學界與政界,被公認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宏觀經濟評論人之一,躋身《外交政策》雜志評選的全球最重要的100位思想家之列。他在世界頂級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中人脈廣泛,是達沃斯等國際論壇上的常客,支持全球化和自由市場。他多年來密切關注中國經濟,過去25年間幾乎每年都到訪中國。本次訪談,我不僅請他以經濟學家的視角對中國經濟做出研判,也試圖與作為媒體人和思想家的他一起探討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中國模式、以及西方在2016年之后的路徑選擇。以下為我們的訪談實錄:
王昉:馬丁,作為FT首席經濟評論員,長期以來你都是一個中國觀察者。對你來說,是否存在一個“中國謎題”,使得中國很難描述或者評論?
沃爾夫: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復雜的國家,一個人對于這樣一個國家的認識,必然是非常片面和不完整的。中國的語言文化和西方都不同。我始終提醒自己,我可能永遠無法徹底懂它。人們總是問我是否了解英國,我的答案是,我不能,更別說中國了。
您已閱讀8%(468字),剩余92%(507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