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宣布將中國的評級由AA3下調至A1,理由是隨著中國潛在經濟增長放緩,中國財政狀況未來幾年將會有所削弱,經濟層面的債務水平將繼續上升。看空中國的言論再度興起,一時間離岸人民幣受到拖累,大宗商品價格走弱,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悲觀情緒上升。
實際上,近十年來,看空中國的聲音此起彼伏,從未間斷。這其中不僅包括IMF、BIS等國際金融機構,也包括一些海外對沖基金與機構投資者。例如,BIS早在兩年前便提出,中國私人非金融部門信貸/GDP缺口為全球最高的25%,銀行業危機為期不遠;IMF在去年的一篇工作論文中也提到,中國2009年-2015年間信貸平均增速高達20%,需要防范西班牙、泰國以及日本這些信貸缺口類似經濟體的前車之鑒。
此外,海外投資者數年前便有不少熱衷于對中國將迎來“明斯基時刻”的討論。而這兩年,美元走強加大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之時,相當多的海外對沖基金又押注人民幣下跌,如凱爾.巴斯的海曼資本管理公司曾在去年年初提出人民幣3年內下跌40%的判斷,但其后預測被現實所擊敗,不少做空人民幣的對沖基金也損失慘重。
您已閱讀16%(464字),剩余84%(237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