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討論中國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基建計劃時,我們的觀點是,世界其他國家必須從本質看待這一倡議:不單單是一項可從傳統經濟角度評估的投資計劃,而且還是塑造未來幾十年全球經濟地緣戰略結構的一次嘗試。
為了更好地理解個中緣由,重要的是要意識到,成功的一帶一路倡議所創建的經濟關系將如何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這一倡議能否取得成功也是一個重要問題??死锼雇懈?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認為,即便對中國而言,1萬億美元左右的投資或許也力有不逮。智庫勃魯蓋爾(Bruegel)同意鮑爾丁的說法。)
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翻出了自己早期對于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并清晰而簡明地說明了如一帶一路倡議嘗試打造的這類基礎設施網絡有多么重要。如果以更大規模進行經濟活動更有利可圖,那么讓一地與其他很多地方更便捷地連接起來的交通升級(即使小規模)便能為該地吸引投資和促進經濟增長,因為在為其他市場提供供給時,該地有了成本效益(即使小規模)。因此,“你當然可以將一帶一路看作一種戰略性的貿易政策,同時也看作一種戰略性的戰略政策。”
您已閱讀39%(475字),剩余61%(73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