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巴黎曾是廣受青睞的2012年奧運會舉辦城市,但最終卻輸給了倫敦。倫敦之所以能夠申辦成功,部分應歸功于中左翼的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的積極游說,部分在于倫敦將自身標榜為一個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宣傳活動。倫敦申奧視頻的標語就是:“倫敦將激勵明日的優(yōu)勝者”。
當我看到另一位中間派技術官僚領導人在揮舞旗幟的支持者面前慶祝贏得法國總統(tǒng)大選首輪投票時,我想起了這句振奮人心的口號。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勝利以及去年的英國退歐公投,已經(jīng)逆轉了結果:巴黎成為勝者,倫敦淪為輸家。
馬克龍仍必須在第二輪對決中擊敗國民陣線的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編者注:馬克龍已高票當選法國總統(tǒng)),而且還要在議會贏得多數(shù)席位。即便到那時,他對法國未來的愿景(考慮到這個國家已被證實是一個割裂的國家)或許也不會變?yōu)楝F(xiàn)實。盡管如此,英國退歐給巴黎帶來的成為匹敵倫敦的金融、商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中心的機遇是實實在在的。
您已閱讀22%(424字),剩余78%(151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