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喜歡政府計劃,但是討厭稅收。過去40年里,共和黨人以奇思妙想迎合民眾這兩種自相矛盾的好惡。他們削減稅收,但不削減支出,結果就是增加了赤字——這恰恰是保守派承諾不會做的事情。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也不例外。他承諾把公司稅稅率從35%降至15%,同時一次性調低稅率,以吸引美國公司把在海外的逾2萬億美元利潤匯回國內。個人所得稅最高一檔的稅率也將由接近40%降至33%。
特朗普現在提出的與其說是一項稅收計劃,不如說是政府將據之與國會談判的粗略原則。即便如此,特朗普沒有提出任何封堵稅收漏洞的實質性舉措,更加絲毫不提削減支出,以填平他的提議將造成的資金缺口,這一點卻也著實令人吃驚。據稅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估算,新稅改方案在未來10年內將給政府造成約2.4萬億美元的成本。這在政治上會讓共和黨人難以接受,因為他們承諾過只支持不影響財政收入的稅改。
政府說,減稅將帶來經濟增長,從而抵消稅收收入下降的影響。這是借用了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的顧問亞瑟?拉弗(Arthur Laffer)的觀點。雖然說減稅應該會對需求構成短暫的刺激,但過去20年里沒有證據表明減稅能持續地促進經濟增長。小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在2001年和2003年的減稅并未讓經濟出現增長。奧巴馬(Obama)時代的減稅也一樣。而在1990年,在老布什(George HW Bush)增稅后,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連續5年提速。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任總統期間,在增稅的同時經濟實現了強勁增長。歷史并不支持拉弗的觀點。世界上沒有能夠讓減稅“自行補償”的點金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