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里時尚的可汗市集(Khan Market)的咖啡店里,年輕人聚在一起討論哪家印度科技公司將成為下一家估值達10億美元的公司——他們喜歡到那些他們認為最像帕洛阿爾托的星巴克(Starbucks)的咖啡店。但描寫印度科技界的《Start-Up Sutra》一書作者羅希特?普拉薩德(Rohit Prasad)表示,在印度,發現此類“獨角獸”的前景已變得越來越遙遠。
在包括金融科技、醫療科技、大數據以及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應用在內的眾多領域,成立時間不長的中國企業集團正在日益縮小與美國同行的差距,在某些領域甚至實現了超越。但年輕的印度創業企業沒有取得類似的成功。
在某種意義上說,這與人們的直覺相反。印度的名牌大學并不比美國頂級院校遜色,英語也在知識分子中廣泛使用。美國和印度之間的人力資本流動一直沒有中斷——印度工程師在美國西海岸工作,將各種理念帶回國內。印度電視臺舉辦各種創業競賽,政府多年來一直在推動各種創業計劃。
您已閱讀26%(408字),剩余74%(119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