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最后五分鐘的大烏龍,這一屆奧斯卡多少顯得乏善可陳。不錯,主辦方的確動足腦筋玩花樣,懟特朗普的時候現場發推特,黑馬特戴蒙一遍又一遍,又是天降糖果又是現場為游客征婚,締造多個歷史第一次,但懟得很溫和,黑得不出奇,征婚更是突兀尷尬,而作為壓軸大戲的最佳影片獎,就算《月光男孩》擊敗《愛樂之城》,也不是個大意外。早有分析人士指出,本屆奧斯卡的看點不外乎兩個,一是看《愛樂之城》能拿幾個獎,二是看以《月光男孩》領銜的黑人題材影片能否有亮眼表現,甚至搶走《愛樂之城》的風頭。果然,最終“月光”蓋過“美樂”,黑人男孩贏了白人鋼琴手。
黑人題材電影及演員大熱,許多人認為是“矯枉過正”。去年奧斯卡被批“太白”,一貫標榜“政治正確”的好萊塢急于洗刷“罪名”,這一屆從提名名單上就能看出黑人演員的強勢存在感,所有表演獎項提名里都有黑人演員,史無前例?!对鹿饽泻ⅰ贩Q霸前,評委們已經把表演類次重量級的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贈予黑人演員,重量級的最后一擊不過是為整場“正確”演出劃上個圓滿的句號。要說《月光男孩》完全贏在藝術層面,恐怕難以令人信服,它的拍攝水準和立意固然有過人之處,但或許生逢其時才是最大的推力。當特朗普將全美國推向分裂,種族歧視和兩派對立成為媒體連篇累牘的焦點話題,好萊塢用投票表達政治傾向并不奇怪,他們選擇這樣一部真實表現底層黑人殘酷生活史的草根電影作為贏家,宣揚黑白一家,表示對有色人種的支持及對特朗普的不滿。藝術固然重要,但撞上這個讓好萊塢咬牙切齒的總統,超然物外也不現實。既然主持人說不了幾句就要提下特朗普,評委們投票時念著他也完全可以理解。
在政治氣息的滲透下,歡歌笑語的《愛樂之城》似乎膚淺很多。它的確技巧出色,用心用情,以斑斕奪目、乃至令人驚嘆的視覺沖擊和奇妙想像再現好萊塢黃金時代風情,順便說了一個雖然俗套之極卻令大眾喜聞樂見的愛情故事。換在往年,這樣分分鐘討好萊塢歡心的美妙電影奪冠毫無懸念,但偏偏是在這個風風雨雨不休的狂亂之年,或許是它刻意的懷舊煽情令人抗拒,或許是它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活在歌舞中的氣氛和這時代偏離,當評委們用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肯定它在技巧和演繹上的成功時,他們也覺得這些大獎足以表彰它的成就。導演給好萊塢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情書,好萊塢欣然接受并投桃報李,他們需要太陽般的激情去延續夢幻神話,但時不時也需要月亮一樣的悸動提升主題。今年,太陽和月亮同時升起,一半火紅一半幽藍,倒也對應了社會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