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5世紀地理大發(fā)現(xiàn)開始的全球化進程,目前正面臨著走回頭路的壓力,而最響亮的反對聲音,居然來源于過往全球化最積極的倡導者英國和美國,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tǒng)就是明證。2017年法國、荷蘭、德國等歐洲重要國家的大選,也必將是對全球化進程的新一輪“壓力測試”。
事實上,自1990年代以來,西方的反全球化聲浪就日益高漲,但主要限于學術、輿論和民間層面,現(xiàn)在上升到政治和政策層面,充分說明了全球化在西方社會“不得人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這個全球化的后進者和規(guī)則的接受者,正在成為全球化最積極的倡導者和最可能的領導者。
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度會議上發(fā)表主旨演講,認為“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于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于問題解決”,呼吁世界各國“堅定不移發(fā)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堅定不移發(fā)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并強調“打貿易戰(zhàn)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p>
您已閱讀13%(465字),剩余87%(308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