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典文化雜志《號外》十二月號四十周年特刊的封面人物很特別:新任立法會議員朱凱迪。這個創辦于1976年、曾刊登過無數明星的雜志封面,竟然選擇了這樣一個社運/政治人物作為四十周年封面,實在是具有令人佩服的勇氣與視野。(我在擔任該刊主編后的改版第一期,2013年一月號,選擇了前一年的年度風云人物“學民思潮”三位高中生做封面,在當時也引起不少討論)。
用朱凱迪作為封面人物,實在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選擇。我曾寫過,這十年的香港屬于一個死亡與新生交會的歷史關鍵:一方面我們看到從香港的核心價值到生活方式到一國兩制,都正在邁向死亡,另一方面,也有許多新的價值、新的聲音正在興起并改變著香港,從小區參與、本土農業、同志運動、本土認同到民主運動。這兩種力量在雨傘運動中激烈地碰撞:青年世代以強大的信念與勇氣去對抗一個極其封閉的體制。
朱凱迪正是這過去十年新價值與新力量的代表者。他和朋友在十年前提出“本土”的概念,只是當時他們強調的“本土”是由下而上的參與,是反對讓政治權力和地產資本來決定人們的生活。這次他成為全港得票王,代表了他們的聲音獲得了香港民眾的支持。所以當《號外》四十年特刊選擇他當封面,而不是那些大明星們——畢竟他們都是屬于過去的華麗了,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因為那是香港這座城市正在出現、且應該要有的未來。(另一個我覺得適合的人物,以當下的影響力和對未來香港的影響,應該是歌手何韻詩,因為她從主流轉為獨立歌手后,成功地為香港流行文化打開了一個新的可能性。)
您已閱讀44%(626字),剩余56%(78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