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非降準難以維持貨幣平穩
在中國整體資產泡沫、全社會杠桿水平仍居高位的情況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要求貨幣政策必須穩健。盡管中國仍將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變,但為經濟運行創造平穩流動性環境考慮,即使貨幣偏緊,貨幣增長下降速率也不能太快。為維持適度的貨幣增長,中國央行將努力保持適度的基礎貨幣投放。
2014年3季度后,外匯儲備進入下降通道,OM和窗口操作的規模逐漸上升。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使得中國儲備貨幣的創設主渠道,由外匯儲備轉向了公開市場和貸款、貼現窗口,這一轉變正在發生并仍將延續。然而,受限于新渠道下工具創設和運用成熟需要有個過程的制約,中國基礎貨幣增長進入一段較長時期的收縮:2015年9月份起,中國的基礎貨幣增長持續處于收縮之中,2015年9月-2016年5月,除了2016年1月份有0.72%的增長外,中國基礎貨幣增長持續處于絕對收縮狀態。2016年6月后,在央行加大了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后,中國基礎貨幣增長方轉為微增長狀態。2016年11月,中國儲備貨幣增長緩慢回升到了7.48。另一方面,當前廣義貨幣(M2)能得以維持平穩,全靠貨幣乘數的提高,當前貨幣乘數已達歷史高點,極度和高RRR不對應。中國貨幣乘數次高時期為2006年,彼時的RRR為8-9,而當前的RRR=17,顯然不降準當前的高貨幣乘數的難以為繼的。資本外流+公開市場等其它主動投放力度的不足,導致了目前中國基礎貨幣增長的緩慢,甚至下降狀態,仍將延續。因此,筆者一直認為,中國降準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2016年年初就該降,降了還可以減輕銀行表外融資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