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在中國四處可見,因此大多數人路過時看都不看一眼。在中國持續數十年的建筑熱潮中,起重機一度被戲稱為“國鳥”。
然而,在工地圍擋上那些宣揚奢華生活方式和“中國夢”的喜興字眼背后,隱藏著更為陰暗的故事:鄉村如何成了城市貧民區?在窮人的房子被拆除、騰出土地蓋只有富人才住得起的高樓的過程中,充斥著怎樣的腐敗和欺詐?當古樸的社區永遠消失后,中國的文化是怎么消逝的?
住在香港的獨立撰稿人班志遠(David Bandurski)來到有1300萬人口的廣州的市中心,從工地圍擋背后追蹤冼村的命運,這個村落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紀的宋代。班志遠第一次到冼村時,這里已看不出鄉村的模樣,而是變成了一個興旺的外來人口聚居地。街頭彌漫著一股尿騷味,店鋪門臉上掛著光禿禿的燈泡。換句話說,要追尋從800年前傳承至今的中國傳統,多數人是絕不會來這里的。
您已閱讀27%(367字),剩余73%(97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