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19世紀讓慈禧太后笑逐顏開、至今仍令現代中國人愛不釋手的翡翠,大部分產自緬甸,這里的“帝王綠翡翠”因其純凈通透的翠綠色而成為全世界最具價值和極受追捧的玉石。(翡翠十分稀有,產自緬甸;常被認為是中國玉的那種玉,實際上是更為常見的軟玉。)
但是中國古代富麗堂皇的皇宮與緬甸北部的采礦小鎮有著天壤之別。在位于克欽邦(Kachin)全球最大的翡翠開采區帕敢(Hpakant)黑黢黢的礦山上,撿礦工在艱苦的條件下尋找生計,從采礦公司丟棄的礦渣中尋找翡翠。無論他們找到什么,都會賣回給交易商和礦商。
根據活動組織“全球見證”(Global Witness) 2015年一份關于緬甸玉石行業的報告顯示,絕大多數從帕敢開采出來的翡翠都通過走私進入中國,以逃避關稅。“全球見證”對緬甸開采的玉石總價值的調查顯示,僅2014年,緬甸開采的玉石總價值可能就高達310億美元——相當于緬甸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半、也是該國政府醫療支出總額的46倍。根據一份未公開報告顯示,在2014年度玉石交易市場上,一塊翡翠原石的底價就達6000萬歐元。
您已閱讀17%(460字),剩余83%(224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