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存在一個共識,美國應大舉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各種意識形態的經濟學家和政治人士都承認,這可以在短期內不構成寬松貨幣政策風險的情況下,創造高質量的就業并提供經濟刺激。他們還認為,此類投資可以擴大美國經濟的中期產能,并緩解我們傳給下一代的巨大維修負擔。
長期以來,基礎設施投資的理由一直充分,但年復一年,這種理由變得越來越充分,因為政府借款成本下滑,同時持續的忽視提高了增量支出增加的回報率。隨著情況變得更加明朗:經濟增長不會靠自己重返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采取政策行動的緊迫性加大了。就像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基礎設施失效突顯蘇聯在最后幾年的衰敗一樣,垮塌的橋梁、兒童智商因自來水含鉛而下降,以及至今尚未采用全球定位系統(GPS)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引發了有關美國未來的深遠問題。
現在的問題不是美國是否應該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而是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政策框架。這里有5個關鍵問題。
您已閱讀27%(383字),剩余73%(103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