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定企業估值的因素中,未來預期產出這個因素所占權重至少和當下產出持平。幾乎沒有哪家企業比市值達到近20億美元的光啟科學(Kuang-Chi,企業格言是“未來即現在”)更適用這句話了。去年該公司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僅為1400萬美元。尚不清楚在光啟描繪的世界中,哪些是科學,哪些是幻想;有很多東西都被計入到了光啟的股價之中。
這家成立于2010年的航空航天硬件開發公司在2014年6月反向收購一家在香港上市、生產紙品的殼公司。股價隨之暴漲,在之后3個月中漲到原來的近20倍。之后股價又逐漸下降,眼下相對頂峰時已跌去五分之三。目前光啟科技的股價是每股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的136倍,依然不便宜。
平心而論,光啟的大部分業務還很新;幾乎沒有分析師手頭有這些業務的估值。光啟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云端號(Cloud),2015年賣出了第一艘。云端號設計為靠一個囊體懸浮在海拔5千米的空中,提供網絡覆蓋、監控、災害監測等服務。光啟還擁有一家在澳大利亞上市的子公司馬丁飛行器(Martin Aircraft)。該公司生產飛行噴射包,第一批產品定于今年問世。光啟還擁有加拿大太陽方舟公司(Solar Ship)的股份,該公司旨在為偏遠地區提供貨運服務。
您已閱讀64%(524字),剩余36%(29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