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眼間,“811匯改”已經(jīng)過去一年左右時間。在一周年之際,回顧過去一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變化,總結經(jīng)驗教訓,有助于我們更加充滿信心地前行。
811匯改的實質(zhì),是中國央行主動放棄了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管理。但由于當時市場上存在人民幣貶值壓力,此舉導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顯著貶值,并放大了市場上的貶值預期。為了維持匯率穩(wěn)定,央行在初期不得不借助于在外匯市場上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的公開市場操作,這種做法導致中國外匯儲備快速縮水。為了避免外匯儲備快速流失,中國央行除了加強對資本外流的管制外,開始重新尋求管理匯率中間價的新方式。
2016年1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官員發(fā)文明確指出“中間價報價機制將會加大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力度,即保持一籃子匯率的基本穩(wěn)定”。2016年2月,央行進一步地明確,做市商的報價要參考前日的收盤價加上24小時籃子匯率的變化。同811匯改之后初期中間價基本上等于前日收盤價相比,“收盤價+籃子貨幣”的定價方式扮演了一個短期錨的角色,成功地穩(wěn)定了市場預期、緩解了資本外流壓力、放緩了外匯儲備的縮水速度。
您已閱讀11%(456字),剩余89%(370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nèi)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