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有媒體報道,銀監會于近日在2014年《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基礎上,修改形成了新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管理辦法(同樣是征求意見稿),且調整較多,較為嚴格。同日,中國股市盤中大幅跳水,滬綜指一度跌幅逾3%,擊穿3000點盤口,而深成指和創業板更是遭遇重創,收盤跌幅分別達4%和5.45%。市場多將這次突然暴跌與理財新規聯系在一起,筆者亦同意此判斷。而在股市收盤之后,又有媒體公布了理財業務新規全文,細讀下來,發現新規對股市的影響并未如此前媒體報道和市場解讀的這般嚴重。換句話說,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市場對新規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誤讀,導致股市出現了錯調。
理財新規的變化
從媒體公布的新版《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全文來看,與2014版和現有理財相關法規不同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擬對銀行理財實施分類管理;理財產品杠桿比例不得超過140%;只能通過信托投資計劃對接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禁止發行分級產品;商業銀行不能托管本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等。
您已閱讀16%(444字),剩余84%(241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