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雜志在創刊三十五年之際,推出了一套“精華文叢”,旨在為喜愛該刊的讀者提供一個收藏機會。這套被稱為“家庭圖書館”的系列,有故事、詩歌、小品、散文和生活五種。應該說各有各的好,但我尤喜《讀者的生活》。
生活者,非衣食住行之指南,而是有關人的精神及心靈。其中有對人性的認識,如“人性的弱點”“人性的有點”“人的夜晚心理”等等;有自我管理,如“睡眠就是黃金”“身體的十二條情緒秘密”“消極人生的治療方案”等等;有交往須知,比如“交談的秘訣”“怎樣做一個有耐心的人”,比如日本“房東太太的人生哲學”——“永遠把碗裝滿再還”:“接受了別人的好處,光用嘴道謝還不夠,一定要用實物來還,哪怕是不貴重的小東西”;還有愛與感恩,諸如“婚姻是一所大學”“一屋子的愛喝歡笑”“父親這一行”等等。更重要的是有對死亡問題的心得——如何解決對死亡的恐懼,從而更從容地生活:“人應該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
至圣先師為人生貼過系統性標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在這些階段來臨之前,本人半信半疑——真的是那樣的么?心里極渴望得到確認:與先哲定論合轍的人生,才是踏實可靠的。
您已閱讀11%(488字),剩余89%(384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