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投資的急劇下滑正在成為中國經濟新的不穩定因素。今年1-5月,中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只有3.9%,比去年下降了約6個百分點,比2014年下降了1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民間投資占社會投資比重同比下降了3.4個百分點,出現了十年來的首次下降。民間投資下滑對經濟來說意味著什么?背后有什么樣的原因?如何促進民間投資?這些都是當前宏觀經濟迫切需要厘清的問題。
民間投資下滑反映了有效投資需求不足
民間投資以獲利為根本目的,只有當項目存在合理回報預期的時候,企業才會投資。因此,民間投資反映了市場的真實投資意愿,是經濟的內生投資需求,這種有利潤約束的投資需求往往是有效的投資需求。政府投資則不同,其受政策性因素驅動,對單個項目盈利考慮不多,在政績考核指揮棒下,容易出現過度投資,形成過剩產能。比如一些高速公路、光伏產業等。這些投資,很大程度上是政績驅動的,不是有效的投資。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政府投資無效,也不是說所有的民間投資都是有效,但是總體上看,中國民間投資更能反映市場需求,要比政府投資有效得多。
您已閱讀15%(449字),剩余85%(256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