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美啟動戰略與經濟對話(S&ED)機制,實施七年來取得舉世矚目成效。IMF相關數據顯示,2010-2015年間,用市場匯率衡量中國對全球增量貢獻比最高年份2012年為68%,最低2010年16.5%,平均約為40%;美國最高年份2012年為42%,最低2011年8%,平均約為26%;兩國加總貢獻比在最高年份為2012年111%,最低2010年26%,平均約為67%。兩國經濟對后危機時期全球經濟復蘇增長發揮舉足輕重甚至一定程度支配作用,雙邊戰略與經濟對話作為兩國關系最重要合作機制之一顯然應與有功焉。
目前中美經濟都面臨新形勢,構成六月上旬在北京舉行的第八輪對話現實背景。就中國經濟而言,今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要用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的五大理念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目標,同時繼續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改決定。短期形勢突出特點在于經濟周期與結構雙重調整深入到最后攻堅階段,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決策層保持定力,通過穩健積極宏觀政策適度提升總需求,同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推進深層調整重頭戲,并為經濟新一輪景氣增長到來創造條件。中國實踐具有全球影響,杭州G-20峰會將為求解后危機時期全球經濟增長難題提供中國視角。
美聯儲主席耶倫女士5月27日哈佛大學演講顯著增加了不久再次加息的概率。美國貨幣政策有望在加息通道持續推進,現實目前美國經濟相對疲弱走勢與自然失業率與潛在增長率的某種均衡狀態大致兼容,意味著美國經濟增速從戰后“4時代”回落到上世紀后期“3時代”后,進一步降到新世紀以來“2時代”屬于規律性現象,難以用超強刺激政策人為扭轉改變。貨幣政策進入加息通道,意味著貨幣政策刺激力度在一定時期范圍趨勢性遞減,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可能會使美國政策焦慮感可能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