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五一”長假,北京、河北等北方地區又被霧霾籠罩。如今北京等許多城市的空氣完全是“靠天吃飯”,“風和日麗”再也不可能。因為要空氣干凈,就得使勁刮風。一日無風,就沒有“日麗”了,霧霾立馬聚集起來,一兩天就能達到重度污染的地步。車輛限行、排污限制、產業升級政策似乎統統不管用。
豈止是霧霾,當今許多直接關系民生的問題都是政策“不給力”造成,而政策不給力的背后是制度“不給力”。今日中國問題的癥結不是沒有新鮮的空氣,而是缺少控制污染所需要的發展模式調整;不是沒有土地,而是缺少良好的土地制度和管理政策;不是沒有教育,而是不合理的招生、考試、教育政策剝奪了人性化的教育;不是沒有經濟發展,而是缺少將財富和產品公平分配到國民不同階層的機制;不是沒有能干的官員,而是缺少正直、廉潔、對人民負責的官員。歸根結底,問題的總根源是我們缺少人民能夠參與決策并監督政府的制度,以至不能制定和落實能有效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政策。
我不是說西方沒有問題,他們也有債務危機、種族矛盾、恐怖襲擊等各種問題,但是西方和中國所面臨問題的性質是不一樣的。西方面臨的是政策問題,有好的制度,但好的制度未必總能產生好的決策者,好的決策者也未必總能制定出有效的政策來應對社會問題,偶爾失手甚至會產生所謂的“危機”。但是制度擺在那里,執政失敗就要下臺,最后在臺上的決策者終究會制定和實施能夠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的政策。而中國面臨的則是制度問題。
您已閱讀12%(598字),剩余88%(444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