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率增長疲軟正困擾著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但似乎并未打擊投資者:2009至2016年的這段期間甚至可以被稱為“金發女孩低迷”(Goldilocks Slump)。就業市場供應充足使得勞動者幾乎沒有議價能力,同時各大央行以低利率(甚至負利率)和購買資產的組合拳來對抗通縮壓力。這一切的凈效應是實際收益率下滑和風險溢價偏緊。
但是,生產率增長確實很重要。而我們正接近這樣一個節骨眼:缺乏生產率增長將對金融市場投資者具有壓倒性的重要意義。
過去5年發生在美國和英國的經濟擴張幾乎完全可以用人們加大勞動量(而非提高生產率)來解釋。以高度信心解釋這種勞動生產率方面的疲弱,迄今擊敗了謹慎研究。
您已閱讀11%(290字),剩余89%(234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