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率不是一切,但長期而言,它幾乎意味著一切。諾貝爾獎(Nobel)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闡明的這個真理,刺痛了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但生產率的前景不僅僅對奧斯本重要。它也是影響英國民眾經濟前景的最重要不確定性。我們是否有理由指望生產率增速會回到危機前的強勁水平?生產率是否會繼續停滯?或者是否會最終停留在介于二者之間的某個水平?
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簡稱OBR)對生產率預期的微調對預算狀況的負面影響表明,它事關重大。OBR對預期每小時產出(衡量生產率的基本標準)增速的下調幅度平均僅為每年0.2個百分點。然而,OBR指出,“經過5年的累積,這代表著到2020年潛在產出水平將出現重大下調”。
OBR在最新預測中預計,到2020年,英國生產率水平將比2010年6月的預測低出6.2%,比2014年3月的預測低出2.5%。但其中幅度最大的下調是相對于危機前的樂觀主義的:OBR對2020年潛在產出的最新預測,較英國財政部2008年3月的預測低出15%。類似的下調也出現在美國官方預測中。
您已閱讀33%(504字),剩余67%(100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