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我曾為世界銀行(World Bank)做印度經濟研究工作。自那時起,印度就成為了一個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這個貧窮大國維持充滿活力的民主政體的能力,一直被譽為世界政治奇跡之一。然而,其經濟表現卻并不盡如人意。雖然自1991年危機以來,印度的政策和經濟表現都有所改善,但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盡管如此,印度如今已成為世界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那么,印度的未來將是什么樣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最近幾天造訪了新德里。很難判斷印度當前經濟表現和政策方面正在發生什么。但我得出了4項結論。首先,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政府,自2014年上臺以來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并未進行許多支持者天真地期待的市場化轉型。第二,相對于剛剛過去的一段時期以及幾乎所有其他地區的情況,印度的短期表現和前景似乎值得贊賞。第三,中期表現也應當不錯,如果政府能夠實施早已規劃的改革的話。這部分得益于印度蘊藏的巨大潛力。然而,第四,印度也面臨著來自外部和內部的風險。成功絕不是理所當然。
那么,我們看看印度政府的角色。印度政府以總理辦公室為核心。它更注重管理,而非市場;更注重項目,而非政策。印度政府沒有表現出任何激進私有化或重組效率低下的公共壟斷部門的傾向。政府繼續斥巨資進行低效的補貼。事實上,不受政府控制的議會上院,至今還阻撓政府執行正確政策所需要的立法。這方面突出的例子是服務稅——一項將加速印度國內市場整合的全國性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