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決策。本周,陷入困境的日本電子企業夏普(Sharp)將鴻海(Hon Hai)列為優先考慮的出售對象。這樣也好,這家臺灣代工制造商——又名富士康(Foxconn)——提出了最高報價:以大約55億美元收購其股權,是唯一另外報價的兩倍多。
這對日本將是一個極好的消息。它表明日本出人意料地愿意讓市場力量發揮作用,而非紓困一家瀕危的國家冠軍企業。另一個競購者是日本國有的“產業革新機構”(INCJ)。盡管報價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夏普最初支持INCJ的報價,目的是將其技術留在日本。此外還有人出于類似意圖提議,夏普應該與同樣陷入苦苦掙扎的本國企業東芝(Toshiba)旗下的部門合并,這也得到INCJ的支持。
對頗有耐心、至少覬覦夏普4年的鴻海來說,事情則沒有那么美好。2012年,鴻海曾試圖收購夏普10%的股份,但由于它想要管理上的話語權而遭到拒絕。與鴻海當時的報價(對夏普的估值超過80億美元)相比,55億美元似乎是不錯的交易。2012年,夏普市值為64億美元——直至鴻海提出報價。但鴻海仍付出了高價:在今年談判消息出現之前,夏普的市值遠低于20億美元。
您已閱讀67%(474字),剩余33%(2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