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的干支紀年法,2016年是火猴年,這應該會為商業和經濟帶來巨大風險。即便是奉行無神論的中共,也應該留心這一上天的警示征兆。在經歷幾十年飛速增長之后,中國經濟以購買力計目前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然而,中國目前的增長速度也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最慢的。
中國依賴投資、靠信貸助推、注重出口、以低成本制造業拉動的增長模式已走到了盡頭,這一點即便是對最樂觀的觀察人士來說,也已是非常清楚的事實。樂觀主義者指出,由于復合增長的原因,今后五年每年5.6%的增長,將相當于過去五年每年8.6%的增長,以及過去10年每年11%的增長。他們還指出了相關證據,顯示在中國的增長開始更少地依賴采礦、更多地依賴餐飲之際,中國出現了期待已久的從制造業和重工業向服務業和消費的轉型。然而,更仔細地審視相關數據,將得出更令人擔憂的圖景。
自2014年以來,服務業的增長主要來自房地產業和金融服務業——換句話說,盡管貨幣政策的寬松已吹起新的資產泡沫,實體經濟仍在繼續放緩。2015年,在夏季的大規模崩盤之前,滬市的市值翻了一番。長期以來被認為經濟管理能力超凡脫俗的中國領導人,先是在股市上漲時為泡沫加油鼓勁,后來又試圖通過將減持股份認定為非法、施加交易限制和啟動大規模購股計劃,抵擋市場下跌的勢頭。
您已閱讀47%(542字),剩余53%(60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