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霜降”節氣,中國人民銀行再度祭出“雙降”利器。中國央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保持不變。自同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同時,為加大金融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正向激勵,對符合標準的金融機構額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利率市場化完成最后一躍,中國央行取消存款利率浮空上限。中國央行公告稱,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并抓緊完善利率的市場化形成和調控機制,加強央行對利率體系的調控和監督指導,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
中國央行此次雙降,存貸款利率下調均為0.25個百分點,為對稱降息。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依然是“全面降準”+“定向降準”的組合,預計可以釋放流動性資金7000億左右。我們關注的重點是,此次降準降息對市場會有何影響?未來的政策走勢如何?
1、雙降政策的效果如何?如果希望雙降政策立刻刺激經濟,產業顯著效果,這不太現實。過去說過,寬松貨幣政策效率降低,與市場化不足有關,與各種政策梗阻有關,與發展階段有關。新常態之下的經濟,對松貨幣的敏感度降低。此外,中國國內資金面目前并不算緊。
您已閱讀40%(610字),剩余60%(92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