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巴西之間的聯結“Chinzila”不再令人驚嘆,而是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頭號威脅。
中國工業增長疲弱對大宗商品價格和需求的溢出效應,已使新興市場內金融壓力造成的裂縫變成了大塊的薄弱地帶。如果管理與協調得不好,這些薄弱環節可能會演變成系統性的——人民幣就是潛在的催化劑。自2012年以來中國增長模式顯然已難以為繼,而股市下挫以及失算的貨幣貶值讓人進一步意識到,中國的政策制定者高估了自己對經濟的控制能力。因為這些政策錯誤,中國損失了幾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使背負壞賬的銀行錯失了融資的機會,可代價不只這些。改革進程本身也受到波及。只要增長保持疲弱、企業部門受到通縮困擾,人民幣貶值壓力就將揮之不去。
眼下,如果試圖阻止國內資本流出,可能會在國內債市催生新泡沫。鑒于這一融資渠道仍是政府嘗試暫時延緩債務問題的最后希望,國內債市泡沫或許會促使中國在2016年不得不接受人民幣進一步貶值。
您已閱讀31%(388字),剩余69%(87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