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風起云涌,不僅從根本上顛覆了許多傳統行業,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行業和新的機遇。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從國家層面正式喊響了口號,為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拉開大幕。在新的時代,互聯網企業和傳統行業分別應怎樣在互聯網的大潮中謀得生存和發展?中關村距離硅谷還有多遠?O2O寒冬真的來臨了嗎?在“FT2015年度中國高峰論壇”期間,埃森哲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主席李綱接受FT中文網專訪,就“互聯網+”的前景、創業與創新、共享經濟等焦點話題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互聯網+”時代的傳統行業轉型
李綱表示,提出“互聯網+”有幾層含義。首先從宏觀政治及經濟轉型角度,若要促使中國所有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和國有企業——往同一方向看,一齊思考同一個問題,就只能由政府提出一個口號,“互聯網+”就是從最宏觀層面喊出的這樣一個口號。第二,過去,中國企業大部分以產品為導向。從前的計劃經濟就是計劃產品生產的品種和數量,雖然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觀念已有很大進步,但以產品為導向仍然是大部分企業的思維方式和經營目標。通過“互聯網+”,希望促進這些企業從產品為導向轉型為以客戶為導向,更好地了解客戶,服務客戶。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這方面有非常大的優勢 。
您已閱讀17%(535字),剩余83%(263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