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第14屆“藍廳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中國“沒有理由去挑戰在戰勝法西斯基礎上建立的國際秩序,也沒有動機去推翻自己全面參與其中的國際體系。但同時,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完善,以順應國際關系發展進步的時代潮流,體現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正當訴求……中方愿與各國一道,為推動國際秩序與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的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啟程訪美前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采訪時也表示:“全球治理體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個國家獨自掌握。中國沒有這種想法,也不會這樣做。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中國高層的這些表態,顯然是在釋放一個重要信號:中國愿意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中承擔更多責任。
近兩年來,中美之間在諸多議題上不斷發生沖突,以致于兩國的疑懼心理都達到了令人緊張的地步。美國國內甚至在對華政策上進行一場大辯論,一時間學界、智庫、兩黨、國會等精英人士呈現出“強力遏制”、“合作為主、遏制為輔”或“維持現狀”等多個主張。他們之間產生激烈交鋒,不過美國對華大戰略仍未明朗。而習近平的訪美在這個關鍵時期進行,對于中美雙邊關系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觀望的是,習近平能否讓美國精英相信中國將真誠地履行“和平崛起”的承諾,不會挑戰美國的核心利益,將是對習近平和北京的一個重大挑戰。
您已閱讀13%(585字),剩余87%(399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