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長而焦急的等待,中國終于公布了《關于深化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國企改革頂層方案“1+N”中的1終于公布。“1”指先出臺一個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N”指十幾個與之配套的分項改革實施方案。盡管《指導意見》對國企改革涉及的大大小小問題都做了進一步規定,但依然并未能化解國企改革的所有迷津,給人以“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感。因此,市場仍不得不將等待N的出臺,國企改革注定是考驗耐心的慢活。
其實,中國頭號地方國資重鎮上海早在2013年12月就公布了滬版國企改革方案,但中央層面的國企改革方案遲遲未能公布。鑒于國企改革的敏感性和復雜性,由于頂層設計未明,國企改革在過去兩年一直躑躅不前。相反,市場看到的不少魚龍混雜的所謂“國企改革”信息,例如央企限薪、南車北車合并,盲目將“變化”等同于“改革”。2015年9月8日公布的《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15/2016》憂慮地指出:“任何國企改革試點都未能形成提供基于市場的激勵和公司治理的國際標準所需要的私有化。最近宣布的鐵路及核能領域的合并進一步加劇了歐洲企業的擔憂,即近期不會出現實質性的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改革仍然會被既得利益左右,可以不遵守《決定》的核心原則”。
國資委新聞中心首席專家李錦表示,“國企改革方案從2013年底便開始起草,一直在修改之中,沒有出臺的原因很重要的是觸及到各方利益,需要平衡,統籌考慮,需要征求意見,形成最大公約數”。《指導意見》出臺過程之艱難,本身就足以證明國企改革的復雜性和爭議性。且行且珍惜,是我們對國企改革最好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