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貨幣戰爭都會對參戰方自身造成損害。當一國大幅壓低其貨幣幣值以提振出口時,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其貿易伙伴國的競爭性貶值,從而令率先貶值的國家喪失其最初的優勢。因此,中國昨天在實質上將人民幣貶值2%的行為,其用意不太可能是把貿易伙伴國之間在匯率上的小沖突激化為一場全面貨幣戰爭。
不過,動機是一回事,結果卻是另一回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國的地位,導致它的這一舉措必然會通過其全球供應鏈對外傳導通縮壓力,并加大與其競爭的國家尋求將本幣貶值的壓力。正如許多分析師所預期的,如果昨天的舉措預示著人民幣持續走弱的趨勢,這種壓力只會不斷上升。
從最重要的意義上來說,人民幣貶值的動機是自保。這次貶值是1993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的最大幅度下調。中國政府會這么做,不僅僅是因為今年迄今出口一直低迷、7月份又同比重挫8.3%,還因為中國正在遭遇結構性經濟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而這種連鎖反應有失控的危險。和往常一樣,從官方統計數字中很難看出中國的真實情況到底有多糟。比如,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的官方數字為7%,然而據多名獨立分析師估計,中國的實際GDP增長率可能更接近4%。
您已閱讀40%(487字),剩余60%(73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