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股災后應反思改進跌停板制度》一文,鄙人觀點正好不同。
沒有漲跌停版看起來是方便了融資客在大市急瀉時出貨來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可是像前段時間股災再來臨時一只沒有跌停板股票要往下跌多少?有跌停的股票是螺旋式下跌,這樣起碼給了融資客一個補保證金的機會。如果沒有跌停板,在中國大陸這個以散客為主、投資者買賣股票受情緒影響嚴重的股市里,一只股票很可能在短短數分鐘巨幅波動。投資者被融資公司強行平倉離場的速度會比有跌停板的快很多。將股票下跌的時間延長我想應該可以緩和市場的恐慌情緒,等投資者恐慌情緒慢慢消退。股市交易就可以回到正常。這次股災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市場的恐慌情緒蔓延,而不是流動性枯竭。數輪大規模的IPO,打擊傘型信托確實是抽走了市場大量資金,但最重要是打擊了市場的信心,本來此輪A股的上升趨勢就是政府刻意營造的。情緒是左右A股的一個重要因素,跌停板正好可以緩和投資者不安情緒。
至于虛假信心的方面,這是一個錯誤認知的問題,你怎么能只怪跌停板提供了錯誤認知而不怪認知錯誤的融資公司呢。不過跌停板對于融資公司來說確實是損害它的流動性,我也認同這個觀點。
您已閱讀53%(476字),剩余47%(41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