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是存在的。看看周圍吧。”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的一篇著名的經濟學論文是這么開頭的——在成為美國財政部長前,他是一名受到贊譽的學者。這句話可能是對努力嚴肅對待心理學的經濟學分支——行為經濟學的最精簡表述了。
行為經濟學的吸引力不僅在于它貼近現(xiàn)實,還因為它比傳統(tǒng)的經濟學迷人得多。在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助推》(Nudge)合著者之一,新書《不當行為》(Misbehaving)作者)等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著有《思維,快慢有別》(Thinking, Fast and Slow))等心理學家的推動下,行為經濟學不僅在書店里的“智慧思考”分架上大獲成功,在學術界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強。
要把心理學見解轉化成嚴格的學術模型可能十分困難,而要把它們變成好的政策就更難了。但行為經濟學至少取得了一項巨大成功——在打造養(yǎng)老金計劃方面。在英國《金融時報》最近的一次活動上,塞勒教授盛贊這是該領域最大的成功,他的說法合情合理。
您已閱讀22%(452字),剩余78%(156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