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虎媽,英國亦有。不過“虎”的對象不同:中國虎媽虎學業(yè),英國虎媽虎做人。
人才人才,講的是先做人,后成才。英國虎媽不少,而且虎的就是如何做人,如何有禮貌,講道德,有table manner(餐桌禮儀),如何與他人和平相處,學會分享,等等。孩子有無教養(yǎng),只要看看餐桌禮儀或是接人待物的禮貌,一眼即曉。這里的“虎”,意即嚴格且持續(xù),而非粗魯甚至毆打(英國法律禁止父母毆打孩子)。
培養(yǎng)孩子做好人,這在英國很重要,是整個社會的共識。英國社會法律嚴明;全民道德水平很高;腐敗亦有,不過很隱晦。學校與社會教育亦都提倡做好人,有愛心,樂意幫助他人。家長們用不著私底下教孩子“扮豬吃老虎”或是“勝者生存”的叢林生存法則,入校沒有擠后門一說,孩子們在學校里也學不著非賄賂不能成事的壞風氣,社會上無論出身,人人平等并享有尊嚴。總之,家庭提供的教育,最終會和學校及社會的教育接軌并合拍。所以,家庭教育里關于做人的這一部分,絕大多數(shù)英國父母展現(xiàn)出的是“虎”的姿態(tài)。我來英國十余年,所見社會上無論各種職業(yè),教授也好,清潔工亦罷,總體道德與禮貌水平比較平均;或者說,光從外表及儀態(tài),有時候無法分清哪位是清潔工,哪位是教授。用中國俗話就是,他們的家教大都不錯。
您已閱讀33%(516字),剩余67%(102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nèi)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