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zhàn)期間,兩大陣營一般都處于對抗狀態(tài),但二戰(zhàn)結束紀念日是個例外。美國和蘇聯(lián)當時認為,至少在每年的這個日子里,它們有必要強調一下它們能夠團結起來對抗邪惡。而現(xiàn)在,每個重要的紀念日都會引發(fā)激烈的辯論、政治上的合縱連橫及沖突。
西方國家領導人將不會出席5月9日在莫斯科舉行的二戰(zhàn)結束紀念日慶祝活動(希臘、塞浦路斯和捷克共和國的國家領導人是例外)。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將在活動次日短暫訪問俄羅斯,悼念戰(zhàn)爭受難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是來訪外賓中的核心人物。沒有什么比這更能說明俄羅斯向亞洲的轉向了。今年5月和9月舉行的紀念活動(北京預定于9月3日舉行大閱兵)將加劇國際關系中的對峙。
俄中這兩個已在相當迅速地向對方靠攏的國家,將采取另一項舉措——一項有歷史背景的舉措。莫斯科方面和北京方面正致力于對歷史做出它們自己的解讀。對中國來說,重要的是提醒日本勿忘其犯下的罪行;對俄羅斯來說,重要的是反擊西方出現(xiàn)的一種趨勢——西方越來越傾向于將斯大林(Stalin)治下的蘇聯(lián)視為另一個戰(zhàn)爭罪犯、而不是戰(zhàn)爭受害者。這無異于是對俄羅斯官方和民眾良知的一種挑釁。
您已閱讀24%(484字),剩余76%(150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