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上教的往往都是騙我們的。關于美國歷史,我們所熟知的故事是,一群向往宗教自由的英國人到了北美,他們天性獨立、崇尚自由、堅持民主、相信平等。當遇到英國的壓迫時,散居在不同地點的北美移民們聯合起來,同仇敵愾,贏得了獨立戰爭。
對歷史的解讀能夠影響到我們對現實的認識。按照這種理想主義的宣傳,我們很可能會認同,美國有一套獨特而有系統的價值觀。你可以稱之為“清教精神”、“盎格魯——撒克遜文化”,你也可以稱之為“普世價值”,總之,千山映月,萬流歸海,美國就像一個“大熔爐”,無論哪里的移民來到這里,都會“合眾為一”。亨利?福特曾經建過一個英語學校,在福特的工廠里打工的各國移民,不僅要在這所學校里學習英語,還要學習美國的歷史、以及勤儉、節約、守時等美德。在畢業慶典上,學生們穿著各自的民族服裝,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一個龐大的鍋里,這個鍋的名字就叫“大熔爐”,老師們用大勺子攪拌這些學生,幾分鐘之后,這些學生就從“大熔爐”里出來了,神奇地換上了清一色的西服,打著領帶,手里揮舞著美國國旗。
世故而老道的政治家們一眼就能看穿這種“政治童話”。比如,共和黨的競選專家菲利普斯(Kevin Phillips)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根據美國不同地方的政治取向,預測選舉結果。他在1969年出版的《新興的共和黨多數派》一書中成功地預測了里根總統上臺。著名記者、歷史學家考林.沃德(Colin Woodard)在《美國各邦》(American Nations)中,詳細地描述了十一個不同的族群如何互相競爭,共同影響了北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