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周前(2015年3月6日),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在《華爾街日報》發表一篇題為“中國崩潰論”(The Coming Chinese Crack-up)的文章。此文指出:“中國共產黨統治的最后階段已經開始,它退出歷史舞臺的速度將超過許多人的想象”,中共的覆滅過程“可能是漫長、混亂和充滿暴力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文章即刻在海內外掀起一陣波瀾,可以想見它在中國引發的熱議。很快,中共的“喉舌”類媒體《環球時報》刊文,宣稱作者的動機有問題,斷定這是“學術研究的敗筆”,并警告“沈大偉如果做‘中國崩潰論’的先鋒鼓吹者,他的學術結局一定是悲劇性的”。
許多中國學者在對沈大偉觀點表現出驚訝之余,會好奇這樣一位長期的“溫和派”,怎么突然轉變立場,提出“中國崩潰論”?中國官媒也敏銳地抓住了這一點,指責沈大偉“前后矛盾,情緒化,對聳人聽聞結論的熱衷明顯高于對搜集新證據的熱情”,有著“過山車般的邏輯”,其“學術作風和操守”存疑。要知道,沈大偉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對中國和中共持樂觀的看法。
您已閱讀13%(456字),剩余87%(307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