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在北京主持新品發布會這個故事聽起來熟悉得令人不寒而栗。40年前,來自崛起中日本的企業新貴們把西方競爭對手逼到了墻角。如今,蒸蒸日上的中國的企業家們似乎準備讓這一幕重現。
舉例來講,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Xiaomi)似乎可以讓首席執行官們感到脊背發涼。這家總部位于北京的初創企業,突然闖入了這個10年間最火爆的行業,與蘋果(Apple)和三星(Samsung)同臺競技。小米創始人雷軍經常被與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相提并論。不過,雖然取得如此大的進步,但中國的工業仍然落后得很遠——正如小米的發展所展現的那樣。中國過去30年的增長奇跡在很大程度上一直都依靠低成本優勢。工廠利用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發展壯大,提振了出口并創造就業。如今,工資在上漲,而增長在放緩。如果中國想要趕上世界最發達的經濟體,僅靠組裝那些根據其他地區開發的技術生產的產品是不夠的。
您已閱讀30%(396字),剩余70%(93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